【巴州区财政局】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求实效

巴蜀党建   2025年7月16日     四川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财政局党组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坚持“导向融合、目标融合、互促融合”,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坚持“导向融合”,增强政治自觉。一是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牢牢把握“财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政治定位,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检验党性的考场,自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审视、谋划和推进财政工作。二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统筹抓好中央纪委部署的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财政牵头事项,扎实做好省30件、市10件、区10件民生实事和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资金保障,深入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三是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应对减税降费、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等多重困难挑战,持续涵养优质税源,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推进重点产业“融圈建链”,重点围绕“城市经济、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加大骨干税源企业培育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牢牢把握“三保”底线,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大任务。聚焦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等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利用好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全力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融合”,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强基固本筑堡垒。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带头讲党课。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监督管理,落实谈心谈话制度,通过大力选树“四好”党员,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争当服务群众标兵、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财源建设、收入组织、资金争取、绩效监督、风险防控等财政重点工作上一马当先,为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二是明责知重展担当。全面推动机关党建“三级五岗”责任清单落实,党组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做到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党组会议研究党建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领域党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每半年听取1次党建工作情况专题汇报。机关党委履行好抓机关党建的专门责任,扎实推动机关党建各项任务落实。三是严管厚爱激活力。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健全局党组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信息共享机制,更好发挥机关纪委作用,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开展“两优一先”评比,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强党内关怀帮扶,落实和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干部“既出力又出彩”。

       坚持“互促融合”,促进成果转化一是融责贯通强基。统筹抓好财源建设、收入组织、资金争取、支出保障、绩效监督、风险防控等6项财政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四年行动”(财源培育促进年、金融创新深化年、保障能力强化年、监督绩效提升年),强化党建引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财金融通支持压实责任推进财政基础管理提质增效。二是融智协同攻坚。建立班子成员包联乡镇(街道)财政工作制度,深入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常态化挑战,聚焦财源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常规税源管理,落实“房十二条”“金十条”等政策,深挖建筑劳务行业潜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劳务经济”,盘活国有资产资源,积极争取无偿资金和债券资金,带头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统筹推进开源节流工作。三是融链闭环增效。聚焦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创新,以实施“监督绩效提升年”行动为契机,积极拓展“源头管控、过程审核、精准监管”新路径,全力打造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巴州模式”。用好用活中央“6+4+2”化债新政,多方向多角度化解政府债务本息和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率持续下降,兜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紧盯“三保”、社保基金、库款保障、拖欠企业账款、保交楼等重点领域,加强国资国企监管,有效化解国企债务风险。(陈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