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讷乡:协商同心拓富路 点绿为金傣寨兴

巴蜀党建   2025年7月25日     四川

 

 

       “在竜林(傣族人民供奉神灵祖先的水源林)动土种药,村里的老人不答应怎么办”“偏远傣寨的美景,如何吸引远方来客”“村民们不懂种植技术,谁来替他们承担风险”……今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讷乡曼散村委会曼老老寨村小组的院坝里,一场关乎如何将林下经济这一“绿饭碗”转变为“钱袋子”的激烈讨论正在上演。

 

 

       商前调研,精准衔接群众发展需要

 

       曼老老寨村小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傣族村寨,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还有一座200年历史的竜林世代守护着傣家人民。近年来,靠着发展火龙果、西瓜等热区水果种植,村寨从昔日的贫穷村成功蝶变为如今的景洪市A级旅游村寨,热区水果是名副其实的致富“金钥匙”,但如今这把“金钥匙”却成为全村人发展的“独苗”,如何摆脱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高风险,成为村民日夜思虑的难题。

       今年初,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景讷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2025年景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衔接资金,计划在曼老老寨村小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种植50亩高价值红托竹荪以及50亩以天门冬、滇黄精、射干为主的名贵林下中药材。

       得知这一消息后,景讷乡政协委员工作室立即响应,携手辖区内市政协委员,依托全市政协平台,先后3次深入曼老老寨,走进林间地头开展商前调研活动,在仔细倾听人民群众的发展诉求后,共梳理出10条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为此次圆满召开协商议事会议提供了清晰的问题导向。

 

 

       院坝议事,多方协商同开破局“良方”

 

       “我们的火龙果、西瓜已是全市融媒体的‘网红’了,钱袋子也因此越来越鼓了,但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啊!”

       “项目选在竜林,我们既自豪又揪心,那是500年多来曼老老寨人的根!如果项目后期因技术门槛太高,乡亲们参与不了,项目再成功也会伤了大家的心,更违背了带农富农的项目初衷!”

       “细数省级文明村、州级生态红旗村、市A级旅游村寨等等这些我们寨子拿奖拿到手软的荣誉,证明了我们寨子有拼劲、有能力!可酒香也怕巷子深,离城远,美景变不了‘钱景’,林下经济能成为旅游新爆点吗?”

       院坝协商会上,面对群众发自内心的担忧,与会人员直奔主题,现场与各方达成三项共识:一是村集体拿大头!在市政协副主席玉章的指导下,以及景讷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红协议最终一锤定音,曼老老寨村小组以土地资金入股享50%分红,企业投入占40%,曼散村委会协调管理占10%,成功打破了合作僵局,打造了“村组+企业”的利益联结新模式,让村集体和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二是破除“技术高墙”,让村民轻松上手!通过市农业农村局牵线,州、市专家为村民提供“手把手”种植指导,以及帮助申报有机认证、国家地理标志,打造曼老老寨林下经济种植“金字招牌”。三是打好“非遗”+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组合拳!由市政协邀请本地“文旅项目智囊团”,在核心林区谋划沉浸式“傣族古法制药”体验项目、开发“林下药食同源”特色傣味菜肴。在项目成功创建后,运用新媒体和市政协委员力量,加大项目宣传,形成示范效应,帮助景讷林下经济产业真正实现做大做强。

 

 

       政协搭台,林下经济未来发展有力量

 

       “有了清晰的利益分配、坚实的技术后盾、独特的文旅蓝图,曼老老寨的林下经济项目终于落地有望。我相信未来这颗‘院坝协商’的惠民果实,会更早惠及每一位曼老老寨人!”曼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罕丙感慨道。

       “市政协将会持续跟进协商成果落实情况,切实把院坝协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各类项目落地落实,全力满足曼老老寨村民参与发展的渴望以及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期盼。”市政协副主席玉章强调。

       本次院坝协商议事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破解了曼老老寨村小组林下经济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更以实际行动体现,只要协商“议”得好,就能真正推动“绿饭碗”转变为“钱袋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政协新贡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讷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