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老乡场——人口第一太伏镇(太伏、新路、白云、万定)

巴蜀党建  2025年8月1日     四川

 

  

 

 

太 伏 镇

 

       位置境域  位于长江之边,地处泸县东南部,距泸县政府驻地32千米。东邻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泸州市合江县参宝镇,南接合江县神臂城镇并与江阳区黄镇隔江相望,西与兆雅镇相连,北与云锦镇接壤。辖区面积114平方千米。

       镇名由来  取政府驻地太平场和所辖伏龙场之首字命名太伏。

       建制变迁  太平场和新路口场在乾隆前形成集市,白云场和万定场在嘉庆后形成集市,均属凤仪乡辖地。

         按:乾隆、嘉庆、光绪泸志仅仅记载太平、新路、五通三场,其余白云、万定均未记载。在民国志中始现。

 

泸州乾隆志

 

       民国初均属凤仪乡。

       1934年,太平为太平镇驻地,辖白云、新路、五里、伏龙等地。

       1935年,太平为为第三区区署驻地,与伏龙乡合并,各取一字更名太伏镇,辖伏龙场、五里场。新路口、白云归白新镇管辖。同时,以五通、万定各取其一字,设立五万镇。

       1942年,五通、万定分开成立万定乡。

       1950年,第二区区公所设此,境内建立太伏、伏龙两个乡政府。新路属第二区(太伏)管辖,境内成立新路、玉盘两个小乡。白云属第二区(太伏)所管,境内建白云、林桥、五里三个乡政府。

       1952年属第二区(太伏),将骑龙乡并入万定乡。

       1956年将伏龙乡并入太伏乡,划归兆雅区管。玉盘乡并入新路乡。将林桥、五里两个乡合并为白云乡。将西林乡并入万定乡。

       1958年建立太伏公社、新路公社、白云公社、立万定公社。

       1984年,恢复太伏乡、新路乡、白云乡、万定乡。

       1992年,太伏乡、新路乡、白云乡、万定乡合建太伏镇。

       2020年,辖太平、神仙桥、白云3个社区以及张枣、石龙井、青桥、伏龙、双石、王坪、大山、玉溪、新石、渔湾、王湾、永利、五里、林桥、石坝、沙河、大坪子、照南山18个村。

 

名胜古迹

       

       玉带桥:位于太伏镇伏龙村。桥宽1米、高2.8米、长18米,为3墩4孔石质平板桥梁。为泸县龙桥群中的一座,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母猪桥:位于太伏镇林桥村。建于清代,为5墩6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一西北走向跨于母猪溪上。桥长14.89米,宽1米。每孔桥面由1块整石铺成。桥中部的2个桥墩西南端顶部各有圆雕龙头1个。龙头弧吻凸目,口微启,雕刻手法简洁。属泸县龙桥群,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桥:位于太伏镇渔湾村。建于清代,为7墩8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一西北走向。桥长16.24米,宽1.22米,高2.3米。从东南至西北第2、第3个桥墩各有圆雕龙头1 个,雕刻手法简洁生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地图

 

太伏公社概况

 

       太伏公社位于县治东北部。东邻万定公社,东北与五通公社毗连,南接新路公社,西与兆雅公社交界,北与石马公社接壤。面积约30平方公里。辖1个街村,11个大队,156个生产队。

       原名戴坪,清初是一无名寨。清乾隆前形成集市,故以谐音得名太平场,属凤仪乡辖地。民国初仍属凤仪乡,民国廿三年(1934)为太平镇驻地,辖白云、新路、五里、伏龙等地。1935年为第三区区署驻地,与伏龙乡合并,各取一字更名太伏镇,辖伏龙场、五里场。解放后,第二区区公所设此,境内建立太伏、伏龙两个乡政府,1956年将伏龙乡并入太伏乡,划归兆雅区管,1958年建立太伏公社。

       按:《泸县乡土志》载:“太平场,本县南部中心场镇,场期三六九。”“伏龙乡,俗名雷劈石,场期二五八。”

       原太伏公社所辖大队如下:

       太伏公社  以境内太平场、伏龙场取其第一字命名。

              太平场  原名戴坪,清乾隆前成为集市,以谐音得名。按:参乾隆志,校正《泸县地名录》。

       张坝大队  原名太平,后以驻地张坝得名。

       白米冲大队  原名骑龙,后以辖地百米冲得名。

       王坪大队  原名回龙,后以境内王坪得名。

              下回龙湾  因山形有回龙转顾之态,建房于山下得名。

       龚湾大队  以境内龚湾得名。

             东林寺  古庙,已圮。按:民国《泸县志》载:“距太平场八里,明成化旧刹。藏经极富,逢亢旱里人常请经祷雨。”

      木村大队  原名李湾,后以境内木村得名。

            木村  以此地树林多得名。

      杨山大队  以驻地杨山得名。

            雷劈石  此石包曾被雷击,故名。

            四面佛  古庙。按:民国《泸县志》载:“四望山,平地拔起,四望空旷,故名。”

      石子大队 以乱石多得名。

            石龙井  地形似龙,湾内有井,故名。

            西林寺  古庙,已圮。按:民国《泸县志》载:“距太平场四里。”

 

民国泸县志

      枣子大队  以境内枣子林得名。

             枣子林  以有一株大枣树得名。

      高桥大队  原名大坝,后以境内高桥得名。

             黄荆寺  此庙正殿大梁是黄荆树,故名。

             双土地  以此地有两个土地庙得名。

             三星桥  桥侧庙内塑福禄寿三星。

             一把伞  山上一株大树形状似伞,故名。

      青冈大队  以境内青冈湾得名。

             青冈湾  以青冈树多得名。

      高长大队  以境内长坝湾、高山各取一字得名。

             长坝湾  此处坝上,有一块长而湾的田。

             三溪口  三条小溪汇合处。

             盐井河  此地原有盐井。

 

泸县民国志 

 

太平社区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北方向,为太伏镇政府驻地。东、南与王坪村相接,西、北与石龙井村接壤。辖区面积12平方千米。

       社区由来  来源于旧名太平场。

       建制变迁  1950年,为新路场、万定场、白云场、太平场,均为各乡政府驻地,分属新路乡、万定乡、白云乡、太平乡。1958年,分别为新路公社、万定公社、白云公社、太伏公社驻地。1984年,恢复为各乡政府驻地。1992年,均为太伏镇管辖,各场镇改为街村。2004年,撤销4个街村,成立太伏镇太平社区。2017年,划出新路场镇成立神仙桥社区。2020年,划出白云场镇成立白云社区。2021年,太平社区下设6个居民小组。

 

 

太平社区

 

张枣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西面、县道万得公路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3千米。东与兆雅镇古佛村接壤,南与玉溪村相邻,西与石龙井村相连,北邻云锦镇冯石村。辖区面积7.5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张坝村和枣子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张枣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太伏乡土地村(枣子村)、太平村(张坝村)。1958年,为太伏公社张枣大队。1972年,分为枣子大队、张坝大队。1984年,为太伏乡枣子村、张坝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张坝村与枣子村合并为张枣村。2021年,下设11个村民小组。

 

石龙井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北部、县道万得公路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5千米。东靠王坪村,南与太平社区接壤,西与张枣村相邻,北挨青桥村。辖区面积4.9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因村内小地名石龙井而得名。

       建制变迁  1950年初,成立西林乡石子村、梨子村。1958年,为太伏公社石龙大队、龙科所。1984年,为太伏乡石子村、白米冲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白米冲村和石子村合并为石龙井村。2021年,下设7个村民小组。

 

 

 

 

青桥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西北方、县道太石路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5千米。东邻伏龙村,南邻张枣村,西邻云锦镇湾头村,北邻云锦镇望龙山村。辖区面积6.22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2005年,青杠村和高桥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青桥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西林乡大坝村、青杠村。1958年,为太伏公社大坝大队、青杠大队。 1984年,为太伏乡高桥村、青杠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 年,2个村合并为青桥村。2021年,下设6个村民小组。

 

伏龙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西南部,距太伏镇政府驻地6千米。东与百和镇朱巷村紧邻,南与王坪村相连,西与青桥村接壤,北与云锦镇望龙山村相邻。辖区面积4.2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村内雷劈石场曾为伏龙乡驻地,村名由此得名。

       建制变迁  1950年,为高长村。1958年,叫作高长大队,属兆雅公社管辖。1984 年,复名高长村,属兆雅乡管辖。1992年,撤乡并镇,属太伏镇管辖。2005年,高长村与杨山村合并为伏龙村,属太伏镇管辖。下设9个村民小组。

 

王坪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南方向,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千米。东与大山村交界,南与玉溪村相邻,西与太平社区、石龙井村接壤,北与伏龙村、青桥相连。辖区面积7.4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以村内小地名王坪而取名。

       建制变迁  1950年初,为太伏乡回龙村、龚湾村和新路乡吉安村。1958年,为太伏公社回龙大队、龚湾大队和新路公社吉安大队。1984年,回龙大队更名为王坪村,与龚湾村同属太伏乡管辖;吉安村属新路乡管辖。1992年,3个村同属太伏镇。2005年,3个村合并为王坪村。2021年,下设13个村民小组。

 

 

王坪村

 

新路公社概况

 

       新路公社位于县治东部。东邻白云公社,南临长江与中兴公社相望,西与兆雅公社接壤,北界太伏公社。面积约24平方公里。辖1个街村,9个大队,127个生产队。

       新路口位于长江北岸,是过去泊船的水码头,太伏、白云、万定等公社农副产品的集散市场。原名四喜山,明末其上游四华里之白市被火焚后,迁下游重建,清乾隆前已成集市,名新路口场,属凤仪乡辖地。:民国初仍属凤仪乡,民国廿三年(1934)隶属太平镇,1935年归白新镇。解放后属第二区(太伏)管辖,境内成立新路、玉盘两个小乡。1956年划归兆雅区,玉盘乡并入新路乡,1958年改为新路公社。

        按:《泸县乡土志》载:“场期二五八。特产菜油。”

 

 

新路 谢波摄

 

       原新路公社所辖大队如下:

 

       新路公社  以驻地新路口得名。

              新路口  长江北岸一水码头,为太伏、白云、万定、五通等公社出口。

       永利大队  以境内永利山得名。

              下滩子 此地小溪石滩多,建房于下滩处。

       湖溪大队  原名谢坝,后以境内湖溪口得名。

       玉盘大队  以境内玉盘山得名。

       新瓦大队  原名广伏,后以境内新瓦房得名。

              广佛寺  古庙,已毁。按:民国《泸县志》载:“郭璞山,上有古冢,俗称郭老墓,讹为郭璞葬处。”

       吉安大队  取吉祥平安之意命名。

             毗卢寺  古庙,以供奉毗卢佛名。按:民国《泸县志》载:“距太平场二里。”

       良坝大队  以境内良坝得名。

             真如寺  古庙,已毁。

             良坝  地坝平坦,土质肥沃,故称。

             滚金坡  此坡有一对石包形似金鸭,故称。

             民乐寺  古庙,已毁。

       石柱大队  原名建设 后以境内石柱坟得名。

              石柱坟  坟墓前竖有两根石柱,故名。

       鱼村大队  原名黄桷,后以境内鱼村屋基得名。

       任湾大队  以驻地任湾头得名。

             大岸溪  合江、泸县分界的小溪,注入长江。

 

 

民国地图

 

神仙桥社区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南部、地处长江边,距太伏镇政府驻地9千米。东与渔湾村相邻,南、西与永利村相连,北临长江。辖区面积0.6平方千米。

       社区名由  来辖区内有一座地标性的桥,名为天心桥,天心有通天的意思,2017年成立社区时,取其神仙意,命名神仙桥社区。

       建制变迁  1950年,为新路乡新路场。1958年,为新路公社驻地。1984年,为新路乡政府驻地。1992年,新路场改为太伏镇新路街村。2004年,属太平社区。2017年,划出新路场镇成立神仙桥社区。下设2个居民小组。

 

 

神仙桥码头

 

玉溪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西部,距太伏镇政府驻地2千米。东临王坪村,南临新石村,西临长江,北临张枣村。辖区面积4.98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2005年,玉盘村和湖溪村合并,各取一字为玉溪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新路乡白杨村、谢坝村。1958年,为新路公社白杨大队、谢坝大队。1979年,白杨大队改为玉盘村、谢坝大队改为湖溪村。1984年,属新路乡。1992 年,属太伏镇。2005年,玉盘村、湖溪村合并为玉溪村。2021年,下设村民小组11个。

 

 

 

新石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部、乡道太新路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6千米。东与五里村相连,南与永利村接壤,西与玉溪村相邻,北与王坪村相邻。辖区面积6.37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2005年,新瓦村、石柱村合并,两村各取一字得名新石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新路乡新瓦村、石柱村。1958年,为新路公社新瓦大队、石柱大队。1984年,复名为新路乡新瓦村、石柱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新瓦村、石柱村合并为新石村。2021年,有9个村民小组。

 

渔湾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南部、长江边,距太伏镇政府驻地9千米。东与王湾村相邻,南邻长江,西与永利村相接,北与五里村接壤。辖区面积4.4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2005年,渔村和任湾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渔湾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新路乡黄角村、任湾村。1958年,为新路公社黄角大队、任湾大队。1984年,为新路乡渔村、任湾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渔村、任湾村合并为渔湾村。2021年,下设9个村民小组。

 

永利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西南部,距太伏镇政府驻地9千米。东与渔湾村相邻,南以长江为界、与江阳区黄镇中心场相望,西与兆雅镇永和村相邻,北同玉溪村、新石村接壤。辖区面积3.5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因地处长江边,取其利字;原有一座寺庙永镇山,祈祷村民永远安定祥和、风调雨顺;故取名永利村。

       建制变迁  1950年,叫新路乡永利村。1958年,为新路公社永利大队。1984年,复名新路乡永利村。1992年,属太伏镇。2021年,下设7个村民小组。

 

 

81年四川地图

 

白云公社概况

 

       白云公社位于县治东北部。东、南与合江县龙顶、燕平、观音公社交界,西与新路公社毗邻,北与万定、太伏公社接壤。面积约30平方公里。辖1个街村,11个大队,115个生产队。

       白云场,在三百多年前是一座小庙,名白云庵。清嘉庆后逐渐形成集市,遂名白云场。民初属凤仪乡,民国廿三年(1934)隶属太平镇,1935年属第三区白新镇(辖新路口、白云场等25个保)。后将新路划出,成立白云乡。解放后,1950年属第二区(太伏)所管,境内建白云、林桥、五里三个乡政府。1956年隶属兆雅区,将林桥、五里两个乡合并为白云乡。1958年成立白云公社。

       按:《泸县乡土志》载:“场期二五八。”

 

       原白云公社所辖大队如下:

 

       白云公社,以驻地白云场得名。

              白云场  以古庙白云庵得名。

       王湾大队  以驻地王湾得名。

       凉桥大队  以境内凉桥得名。

              稻场嘴  山嘴上有晒谷场得名。

       下桥大队  原名石龙,后以境内下桥得名。

              石龙山  山形似龙,上有庙宇,故称。

       集聚大队  原名天堂,后以境内集聚山得名。

              集聚山  此山庙宇由群众集资修建,故名。

       家安大队  以驻地家安田得名。

              家安田  大田形似枷担,后谐音家安得名。

       忠烈大队  以境内忠烈祠得名。

              五里场  原名五里坡,建场后易今名。按:《泸县乡土志》载:“场期一四七。”

              云台观  位于山顶,有高耸入云之态。按:民国《泸县志》载:“云台寺,距新路口十里。”

       楠木大队  以驻地楠木岩得名。

              汉古山  上有蜀汉古刹先天观,已圮。按:民国《泸县志》载:“又名先天观,距白云场五里。峰峦耸峙”

 

 

民国泸县志

 

       青龙爪大队  原名堰塘,后以境内青龙爪得名。

       鸣虎大队  以境内鸣虎山得名。

              李子桥  建桥时,沿溪李子树多,故名。

              母猪桥  山形似母猪,桥建于山下,故名。

       老鹰大队  原名黄角,后以境内老鹰山得名。

       石坝大队  以驻地石坝上得名。

              金刚寺  清代古庙。按:民国《泸县志》载:“距白云场二里。”

 

 

民国四川道里图

 

白云社区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南方、太伏至神臂城镇公路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0千米。东南紧邻石坝村,南邻白沙镇马鹿村,西南紧邻王湾村,北与石坝村接壤。辖区面积0.6平方千米。

       社区名由  来因其驻地白云场而得名。

       建制变迁  1950年,为白云乡白云场。1958年,为白云公社驻地。1984年,为白云乡政府驻地。1992年,改为太伏镇白云街村。2004年,划人太伏镇太平社区。2020年,从太平社区划出白云场镇成立白云社区。下设2个居民小组。

 

 

白云场

 

大山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南部、太白公路主干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3.2千米。东接王坪村,南邻双石村,西连五里、林桥村,北至新石、王坪村。辖区面积6.5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以村内小地名大山取名大山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白云乡堰塘村。1958年,叫作太伏公社李湾大队。1984年,为太伏乡李湾村。1992年,为太伏镇木村。2005年,木村与良坝村、坝上村合并为大山村。2021年,下设11个村民小组。

 

王湾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南部、240乡道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0千米。东与合江县白沙镇石燕村、马鹿村和本镇石坝村接壤,南接合江县焦滩乡上大村,西与渔湾村相连,北与五里村、林桥村相邻。辖区面积8.2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以村内小地名王湾为村名。

       建制变迁  1950年,为白云乡四村。1956年,改名为王湾村。1958年,为白云公社王湾大队。1984年,复名白云乡王湾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王湾村、凉桥村、集聚村和下桥村合并为王湾村。2021年,下设15个村民小组。

 

       人物

       税西恒(1889一1980):泸县原白云乡(今王湾村团山堡)人。公费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任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工程师。回国后,修建了泸县济和发电厂(今泸化厂洞窝发电厂前身),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自已施工的国内第二家发电厂。他担任过四川特种工业学校教授、重华学院院长及中国公学大学部校长等职务。1979年,被选为“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先后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第三届和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拓展阅读参见民国税西恒参选一文。

 

 

王湾村

 

五里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南部,距太伏镇政府驻地7千米。东与林桥村接壤,南与渔湾村相邻,西与新石村相连,北与大山村相接。辖区面积6.58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因老集市五里场而得名。

       建制变迁  1950年,为忠烈村、四喜村,属兆雅区管辖。1958年,为白云公社忠烈村、加安村。1984年,为白云乡忠烈村、加安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忠烈村、加安村合并为五里村。2021年,下设9个村民小组。

 

 

五里

 

林桥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中南部,距太伏镇政府驻地8千米。东连大坪子村,南接石坝村、王湾村,西邻五里村,北至大山村、双石村。辖区面积8.2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因辖区内曾设林桥乡而得名。

       建制变迁  1951年,叫林桥乡,属兆雅区管辖。1958年,为白云公社楠木大队、鸣虎大队、堰塘大队。1984年,为白云乡楠木村、鸣虎村、青龙爪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4年,楠木村、鸣虎村和青龙爪村合并为林桥村。2019年,下设11个村民小组。

 

       名胜古迹

       李子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泸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蛮子洞:建设年代不详,为人工修筑石质4洞,其中3洞保存完好。

 

 

林桥村

 

石坝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南方,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0千米。东邻大坪子村,南与合江县双水井村、龙顶山村交界,西连王湾村,北接林桥村。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2005年,老鹰村和石坝村合并为石坝村。取村名时,大家认为石坝简洁明了好记,故保留石坝村名。

       建制变迁  1950年,为白云乡黄桶村、石坝村。1958年,分别改为白云公社黄桶大队、石坝大队。1984年,为白云乡老鹰村、石坝村。1992年,属太伏镇管辖。2005年,老鹰村、石坝村合并为石坝村。2021年,下设7个村民小组。

 

万定公社概况

 

       万定公社位于县治东部。东与合江县仓宝公社交界,南与白云公社为邻,西与太伏公社接壤,北与五通、百和公社相连。面积约30平方公里,辖1个街村,11个大队,137个生产队。

       清嘉庆成为集市,至光绪时场上只有数十户。民国初属凤仪乡,一民国廿四年(1935)以五通、万定各取其一字,名五万镇,1942年五通、万定分开成立万定乡。解放后1950年属第一区(兆雅),境内建立万定、骑龙、西林三个乡政府。1952年属第二区(太伏),将骑龙乡并入万定乡。1956年合区并乡后属兆雅区,将西林乡并入万定乡。1958年建立万定公社。

       按:《泸县乡土志》载:“场期三六十。”

 

       原万定公社所辖大队如下:

 

             万定场  建于清嘉庆后。

       瓦房大队  以驻地瓦房得名。

       芦湾大队  以驻地芦湾屋基得名。

       铁炉大队  原名金龙,后以境内铁炉冲得名。

       沙嘴大队  原名天堂,后以驻地沙嘴上得名。

       樟山大队  原名和平,后以境内樟山得名。

       斑竹大队  以境内斑竹林得名。

       小石大队  原名骑龙,后以境内小石得名。

       仕黄大队  仕郎、黄金两村合并时各取首字命名。

              一碗水  一石窝如碗大,浸水不断,故称。

       石桐大队  以境内石踏沟、梧桐树各取一字得名。

       坝上大队  以驻地坝上得名。

       鹤鸣大队  以驻地鹤鸣山得名。

              鹤鸣山  原此山树林茂盛,常有白鹤栖息,故名。

 

 

泸县乡土志

 

双石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部、乡道万得路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5千米。东临沙河村,南临大山村,西临伏龙村,北临百和镇朱巷村。辖区面积7.8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由原仕黄村、石桐村和小石村合并而成,石桐村、小石村均有“石”字,故取名双石村。

       建制变迁  1951年,黄金山作业组和四楠屋基作业组改为万定乡仕黄村。1958年,小石作业组改为奇龙大队,石桐作业组改为石桐大队,属万定公社管辖。1983年,奇龙大队改为小石村,石桐大队改为石桐村,属万定乡管辖。1992年,3个村均属太伏镇。 2005年,小石村与石桐村、仕黄村合并为双石村。2021年,下设13个村民小组。

 

 

双石村

 

沙河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东部、地处合牛路交通线上。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2千米。东连照南山村,南接大坪子村,西邻双石村,北至百和镇东林观村。辖区面积2.93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2005年,沙河村由沙嘴村和铁炉村合并而来。“沙”来源于沙嘴村,“河”为铁炉村办公室地名“河咀上”,由此取名沙河村。

       建制变迁  1950年,为万定乡天堂村、金龙村。1958年,为万定公社天堂大队、金龙大队。1959年,天堂大队和万丰大队合并为沙嘴村,金龙大队改为铁炉村。1984年,属万定乡。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沙嘴村与铁炉村合并为沙河村。2021年,下设7 个村民小组。

 

大坪子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南部,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0千米。东与照南山村相连,南与合江县白沙镇接壤,西邻林桥村、石坝村,北连沙河村、双石村。辖区面积15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因村内制高点小地名大坪子而取名为大坪子村。

       建制变迁  1950年初,为万定乡鹤鸣村、樟山村和斑竹村。1958年,分别改为万定公社鹤鸣大队、樟山大队、斑竹大队。1984年,复名万定乡鹤鸣村、樟山村、斑竹村。 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鹤鸣村、樟山村、斑竹村合并为大坪子村。2021年,下设 13个村民小组。

 

照南山村

 

       位置境域  位于太伏镇南部、泸县与合江县交界处,距太伏镇政府驻地12千米。东与百和镇四合村相连,南与大坪子村相接,西与沙河村相邻,北与合江县白沙镇参宝村接壤。辖区面积6.1平方千米。

       村名由来  因村内照南山而得名。

       建制变迁  1950年,为万定乡芦弯村、瓦房村。1958年,为万定公社芦弯大队、瓦房大队。1984年,复名属万定乡芦弯村、瓦房村。1992年,属太伏镇。2005年,芦弯村与瓦房村合并为照南山村。2021年,下设9个村民小组。

 

       名胜古迹

       尹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造于1930年,位于照南山村9组,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由正堂、两侧厢房组成,为三合院布局。正堂设廊,走廊栏板由青石精工打造,栏板上雕刻有人物、山水等图案。正堂内的6根石质方柱分别刻有反映尹氏宗族的3副楹联。

       按:尹吉甫相关信息参尹吉甫籍贯考一文。

 

       鼎新桥:位于照南山村10组,修建于清朝,2012年被公布为泸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 越影 蟾山老农 

来源:《泸县老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