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为乡村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19日      四川

 

 

       今年以来,四川省乐山市积极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从回引、选拔、培养、管理4个维度靶向发力,分类施策培育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基础。

        “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储备等。有“备”则少“忧”少“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积极培养储备后备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采取让优秀人员“回得来”、后备力量选得准、干得好等措施,以细化标准选,实战提能力为着力点,聚焦“引、育、用”,“全链条”锻造硬核村级后备力量,为乡村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擦亮识才“慧眼”,把人才回引摆到重要的位置。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有项目、有资金的企业家群体打好“项目牌”;针对优秀大学毕业生、新生代职业农民等群体打好“政策牌”;针对重乡情、有威望的本土乡贤打好“感情牌”。因地制宜,精准勾勒出各类后备人才的“画像”,聚焦当前的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回引的精准度,将更多有想法、有能力、有资源的本土优秀人才引回来,在不断拓宽选拔渠道、做到优中选强的过程中,充盈人才的“蓄水池”。

       “备”是前提,“育”助力成长。人才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扎实推进村级后备力量建设,更要紧盯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教育培训工作抓实抓细抓常抓长,不断提升村级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积蓄更强的内生动力。开办乡村振兴育苗班,依托乡村振兴实训基地,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研讨”模式,帮助后备力量增强履职能力,搭梯子、压担子,让后备人才从静态储备转向动态培养,充分激发优势特长。

       “备”是谋划,“用”是关键。引回来、育起来、用起来,加速形成村级后备力量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既形成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更提高村级后备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要加大考察识别力度,善于把“德才兼备”者放在一线;探索建立“强弱结对”“跨村培养”等模式,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锻炼,切实推动培养对象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村级后备力量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增强扎根基层热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说到底是涉农人自己的事业。这就需要各类人才投身其中。打造一支过硬乡村人才队伍,做足“功课”提升“三农”品质,建好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才能打造人才高地,为“三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人才力量实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作者:鱼予 梓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