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功能型党支部,让忙肺茶香带动群众致富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6日          四川

 

 

       在云雾缭绕的云南省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茶匠正带着大伙儿手工杀青、石磨压饼;直播间内,主播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把“水井头”的故事讲给天南地北的网友听,茶韵远播,数字助农生机勃勃;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的“茶桌议事会”上,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围坐一块,有说有笑,商量着鲜叶怎么收、标准怎么定……这一切,都是勐板乡用党建“一根红线”串起非遗和忙肺茶产业“金叶子”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勐板乡牢牢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耕忙肺茶产业链,让茶香跨越山海,飘向四方,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

       “以前做茶,全凭有经验的师傅口传心授,现在不一样了,党支部带着大家一起学,连小孩子都略知制茶的技巧!”忙肺村的制茶师傅辉笑着说。过去,忙肺茶的制作技艺大多是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懂技艺的手艺传不开,年轻人也不愿学。面对这一难题,勐板乡党委深入调研、精准施策,结合当地茶产业实际,创新性地成立了“茶产业功能型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支部依托村集体茶厂,把党员里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茶能手组织起来,定期开课教学,把一家一户的“秘方”变成了大家的“共享手艺”。党员工匠手把手教炒茶、教揉捻,老技艺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重新“聚”了起来,一代代传下去,为今后规模化、产业化铺好了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新富感叹:“通过党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学,非遗传承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滇晒青忙肺茶制作工艺非遗得到了传承和守护”。

       “揉捻要像照顾娃娃一样用心,力度均匀才能出好茶。”在忙肺村集体茶厂内,厂长蒋师傅正手把手教年轻茶农体验传统手工制茶。为破解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手艺传不开、年轻人也不愿学的困境,勐板乡党委将村集体茶厂作为“家门口的技能课堂”,依托茶厂现有的揉捻机、炒锅、石磨等传统制茶工具,组织党员师傅、制茶骨干常驻茶厂,把课堂开设在炒锅旁、揉捻机前、晾晒场上,让茶农学徒边干活边学艺、边生产边提升。这种“生产即教学、茶厂即课堂”的模式,让分散在各家的茶农无需远行就能系统学习滇晒青忙肺茶制作工艺,让传统工艺的每个步骤看得见、摸得着。

       “以前按老法子做茶,卖不上价,我们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好了,跟着我们师傅学习滇晒青忙肺茶制作工艺,做出来的普洱茶汤色更亮、香气更足,客户抢着要,现在啊,我的茶在原来月销售金额的基础上增收了3000元。”茶农小杨抱着刚制出的茶饼笑着说。

       截至目前,集体茶厂已开展技术指导培训23场次,覆盖茶农580余人;结合年轻人兴趣爱好,组织电商培训16场次,培育本土主播40余户。

       “滇晒青忙肺茶制作工艺”被市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忙肺茶匠世代技艺的匠心认证,更是茶山儿女引以为傲的文化印记。这片飘香的茶叶,承载着忙肺的文化根脉,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坚实步履。勐板乡忙肺村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让普洱茶非遗既“守得住根脉”,更“走得出大山”,让非遗茶香飘得更远、更久!(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人民政府 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