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乡:以“学、传、管”促进耕地保护再上新台阶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7日 四川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南江县神门乡在“学、传、管”三方面协同发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以“学”为先,筑牢思想根基。耕地保护,认知是前提。组织召开全乡干部大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深远意义;系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明确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要求,做到人人知法、懂法。
二、以“传”为要,凝聚大局共识。耕地保护,宣传是关键。充分利用村村通、微信群、社情民意日等平台,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讲清耕地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大力宣传表彰耕地保护的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违规占地的反面案例,形成褒奖保护、严惩破坏的鲜明舆论导向,让“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全乡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以“管”为基,狠抓落实见效。耕地保护,监管是保障。一是充分利用“田长制APP”巡田平台,组织系统培训,提升各级田长和网格员实地巡田监管能力,构建“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动态监测。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利用“田长制APP”平台,形成每块地都有人管的长效机制,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将耕地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级田长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三是敢于动真碰硬,对各类非法占用、破坏耕地的行为,特别是“大棚房”、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实行“零容忍”,形成强大震慑。
“学”是基础,“传”是桥梁,“管”是关键。下一步,神门乡将继续织密耕地保护网,促进“学”的成果、“传”的效应落实到“管”的行动上,推动耕地保护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杨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