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流“筋络”感受经济“脉动”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10日          四川

 

 

       随着政策持续发力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消费梯度中的内需潜力正被不断释放。

       两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物流的蓬勃活力——

       今年8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攀升至112.3点,连续6个月上涨,创下年内新高。

       另有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首次突破360万亿元,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在较高基数上再创新高,实属不易。

       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现代物流一端连接生产,一端对接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作用。这两组不同时间维度下的上扬曲线,不仅勾勒出物流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发展轨迹,也成为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生动体现。

       从线上线下对比,看消费结构之变。今年1至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接近10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的双重作用下,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逐月上升。每一件快速流通的商品,不仅是消费意愿回暖的信号,也反映出线上消费依然蕴藏巨大潜力。事实上,今年以来,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增长显著,消费扩容提质的趋势依然稳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消费梯度差异中的内需潜力将不断被激发。

       从“一降一增”之间,看产业升级之势。物流运行图景的演变,记录着产业结构转型的足迹。去年,化工、水泥、钢铁等传统行业的生产物流实物量有所下降,而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物流量则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推动工业物流规模提升的重要动力。“一降一增”之间,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趋势愈发清晰。持续优化的供给体系,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从“硬联通”与“软联通”协同,看全国统一大市场之畅。硬联通是基础支撑。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全国物流枢纽节点网络初步建成,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稳步推进——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不断拓展的物流通道、高效衔接的运输方式,推动更多货物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快速流通,以坚实的物流体系支撑经济发展之稳。软联通是制度保障。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畅通出口转内销渠道,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今年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助力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以更加畅通的国内循环促进经济稳健前行。

       回顾“十四五”,我国物流业在稳链保供方面的能力持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展望“十五五”,一个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更加完善,为中国经济“舒筋活络”注入更强动力。( 冯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