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痛点中找治理突破点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11日          四川

 

 

       发展的痛点,往往蕴藏着治理创新的契机,也常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解决一个关键痛点,有时就能推动整个行业实现一次“进化”。

       最近,两则关于新业态治理的新闻引发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号码保护服务试点,明确在外卖配送、网约车等场景中,启用700号段作为“中间号”,替代用户、骑手和司机的真实手机号码。

       上海推出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以“绿、黄、红”三色标识安全等级,新入职骑手必须持“绿码”方可上岗。

       前者聚焦隐私安全,后者瞄准交通安全。两项举措在织密新业态健康发展“防护网”的同时,也折射出治理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内在逻辑。

       新业态发展中的痛点,恰是治理创新的起点。

       近年来,快递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的风险。相关部门创新监管方式,推广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隐私面单”已成为行业标配。然而现实中,多数企业仍以手机号作为联系媒介,用户难以辨别来电性质,安全隐忧依然存在。此次规划专用700号段,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回应。

       经济社会的发展课题,往往就是治理实践的创新命题。善于从发展痛点中发现治理突破点,正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发展的痛点,不仅是治理的突破口,也是行业增长的跃升点。解决一个痛点,往往能推动行业实现整体进化。

       面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北京构建“总量动态调控+网格化智慧调度”治理框架,既提升了管理效能,也促进了共享单车在通勤接驳中的使用率。同样,“交通安全码”的推行,不仅有助于规范骑手交通行为,也将倒逼企业优化配送算法,推动行业走向良性发展。客观审视新业态问题,精准破解发展痛点,让治理跟上创新步伐,新业态才能充分释放其动能。

       破解“成长的烦恼”需要平衡稳与进,实现技术改进与治理提升的良性互动。

       互联网时代的新业态,多为跨界融合的产物,集成多种技术、辐射多行业、涉及多主体。以号码保护为例,尽管部分企业已进行有益尝试,但仍缺乏统一标准,业务流程各异。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正是要在实践中找准问题核心,实现精准治理,助推新业态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既是中国经济活力的生动体现,也对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即时配送、网约车等新兴领域,监管常无先例可循,更需持续探索、动态优化。政府“有形之手”精准施策——优化服务、树立标准、强化监管,才能护航新业态在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解题中推动进步。相信我们定能走出一条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行不悖的共赢之路。( 冯俊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