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把“体检尺子”写在选才全过程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17日          四川

 

 

       近日,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公务员录用体检有关项目检查标准的通知》,明确提出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高于90克每升、无尿蛋白或肾功能不全的多囊肾以及单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均可判定为合格。要求进一步提升体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依法依规做好录用体检。事件再次昭示中央对入口公平的政治要求,各级组织系统必须正面回应,把体检尺子写进制度、落到流程、亮在阳光下。

       现实梗阻至少三类。其一,体检程序“弹性过度”,有互认互借的随意,也有自行加减的任性,考生与医院都心里没数。其二,承检机构吃不准新标准,医生怕担责、考生怕吃亏,复检申诉占据招录节奏。其三,特殊疾病把握尺度不一,既可能挡住能干事者,也可能放进不合格者,组织公信力被透支。症结在于责任链模糊。省级党委组织部是标准落地的首要决策者,却常常发文即止;同级卫健委及指定医院应承担专业兜底,却缺乏闭环监管,疑难案件无人会诊,出了问题层层推。

       破题要把责任与时间刻牢。省级党委组织部牵头,同级卫健委配合,在30天内完成国家标准逐条校对,形成项目、操作、复检“三张清单”,纳入年度招录公告,确保“看得见”的规范。市县组织部门要在15天内建立体检单一窗口,统一预约、集中送检,对承检机构开展专训,明确特殊项目判定由组织和卫健联合会诊,每周固定时段处理疑难问题并确保24小时反馈。纪委监委与组织部门联合发布体检纪律告知,开通体检异常即时报告平台,对随意增减项目、暗箱操作、索取好处的,一经发现30日内形成问责结论并通报到底,如医疗机构管理失守,卫健委须启动医疗质量问责直至暂停承检资质。

       体检是门槛也是信誉。只有把清单写实、把准入管严、把问责压实,才能让每位干部相信标准不仅写在纸上也刻在流程里。尺子量得准才能量出公信力,看得见标准的改变才算真改变。(作者: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