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让党性教育“三有”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17日          四川

 

 

       近些年来,来安县立足当地红色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皖东大地丰富红色资源的“润心”育人作用,探索构建党员教育新生态,推动红色资源从“厚重的历史”走向“生动的课堂”,让党性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至关重要。回顾我党的光辉历史和在建设、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绩,我们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大我、舍小我,无不源于坚定的信仰,强烈的党性意识,源于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源于对组织的高度信任。而对每一名党员来说,党性是一面对党忠诚的镜子,只有经常加以对照,以此修身正己、锤炼党性,才能夯实信仰力量,坚定不移、终身不渝,坚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家园。

       让党性教育“有形”。有形,即有形状的﹑感官能感觉到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践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依托县域红色地标,建设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设计“红色历史”教学线路;搭建“情景再现+互动交流”党员教育网上VR展馆等,正是以紧密联系具体实际,用好党性教育形式上的“美”。

       让党性教育“有感”。有感,即有感触,有感受,于“细微处见真章”。如结合地方特色戏曲编排红色剧目,创作出一批反映红色历史的作品;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阵地库、课程库、教材库,依托皖东先锋讲师库,组建红色宣讲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讲,让党员在红色故事中感悟红色精神等。突出在党性教育方法上的“活”,尽可能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党员易于接受、乐于参与,让党性教育立体丰满、生动鲜活、有血有肉,以达到感之于心、发乎于内。

       让党性教育“有效”。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一千道一万,“落实”二字是关键。加强党性教育,就要促使党员干部坚持求真务实,既在“求真”上下功夫,又在“务实”上做文章,切实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组织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为民服务中践行红色精神;成立“小巷议事会”,推深做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引导在职党员认领“小巷先锋”岗位等,永葆党员干部 的“朝气蓬勃”精神。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00年前,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如今已经变成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希望的巨轮,铭记激荡百年而依然坚定豪迈的誓言,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在平凡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力争做出不平凡业绩,做一个不负人民、不负党组织,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