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用好“AI+培训”,打造数字技能型职工人才队伍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17日 四川
11月14日,“提升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应用AI人工智能能力”系列讲座第三期在成都举办,标志着这一培训圆满收官。三期课程从基础认知、治理应用到工具实操层层递进,带着大家从“听说过AI”迈向“会用AI干活”。从表面看,这是一次面向干部职工的技能培训;从更深层次看,这是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打造一支懂数字、会创新、能实干的高素质职工人才队伍的积极探索,为推动“人工智能+政务”落地见效夯实了人才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技术,更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支撑。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加速演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稳步推进,群众对办事效率、服务体验的期待不断提高。一端是技术快速升级,一端是部分干部职工不同程度存在的“本领恐慌”“工具陌生”:有人对AI“只知其名、不解其用”,有人把它当作“新鲜摆设”,难以真正融入日常工作。如果队伍能力结构还停留在“传统办公”水平,再多的信息系统、再强的算力平台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字红利就可能在“不会用、不善用”中流失。
这次系列培训的特点,就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统一,把补短板、强技能、育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授课专家围绕主流AI工具,现场演示材料起草、海报生成、PPT制作等具体操作,让学员在键盘前“边看边练、边学边用”,切实体验到AI在减轻重复性劳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增强了用新技术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底气。同时,讲座既讲“怎么用”,也讲“慎用什么”,着重提示大模型在幻觉生成、伦理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风险,引导大家树立底线思维,在实战中提高数字素养、在规范中提升应用水平。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技能课,更是一堂建设数字化时代职工人才队伍的“进阶课”。
用好“AI+培训”,关键是从“办几场活动”上升到“建长效机制”,真正把提高数字能力作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必修内容、长期任务。一方面,要立足岗位特点和业务需求,分类分级设置培训课程,让领导干部善于用AI提升决策支撑能力,让业务骨干熟练用AI优化流程、创新服务,让基层一线职工通过AI减负增效、腾出更多时间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另一方面,要把AI应用能力培养纳入各类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技能竞赛和人才工程,引导更多职工在实践中比学赶超、成长为“懂业务、懂数据、懂工具”的复合型人才。同步强化数据安全、保密审查等制度约束,确保在“敢用、会用”的同时“用得规范、用得安心”。顺应时代趋势,把新工具变成新本领、把新本领变成新效能,职工人才队伍就能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作者: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