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青年财政干部的“三有”素养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17日          四川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关乎国计民生,连接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财政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青年干部作为生力军,肩负着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眼里有活、手中有招、心中有大局”,既是对青年财政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他们成长成才、担当作为的必由之路。

       眼里有活:洞察先机,主动作为,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眼里有活”,核心是增强主观能动性。意味着青年财政干部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与需求,不等待、不观望,主动出击,积极作为。过去,我们部分同志习惯于“问题找上门”,等诉求、等指令,工作被动应付。这就好比守株待兔,看似坚守岗位,实则错失良机。财政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青年干部只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环节。

       在日常工作中,青年财政干部要关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分析其对本地财政工作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财政资金在基层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青年干部要主动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此外,还要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如财政资金安全、债务风险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确保财政工作平稳运行。

       手中有招:提升本领,善作善成,推动从“经验理财”向“智慧治理”的升级

       “手中有招”,关键是掌握过硬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青年财政干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过去依赖老经验、老办法,在简单情境下或许可行,但面对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往往力不从心。这就好比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处理方式单一。财政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预算编制、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多个领域,讲究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要求我们的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青年财政干部要深入学习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财政政策法规和业务操作流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财政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青年干部要学习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和理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创新工作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财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青年干部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财政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财政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心中有大局:胸怀天下,服务全局,促进从“部门思维”向“系统谋划”的集聚

       “心中有大局”,根本是强化整体观念和协同意识。体现了青年财政干部的高站位和宽视野,要求他们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将财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贡献力量。财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那种“部门思维”就像盲人摸象,只知局部,不识整体,容易导致工作割裂、效能低下。我们必须跳出财政看财政,将工作置于全区发展、人民需求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

       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发展需求,确保财政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优化科技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加大对偏远乡镇的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同时,青年财政干部还要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财政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与发改、税务、审计等部门密切沟通协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青年干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眼里有活、手中有招、心中有大局”是青年财政干部成长成才的必备素养和重要品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财政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积极投身财政事业,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作者:陈大章)